>> 首页 >> 校友专栏 >> 文章正文
“姜氏ABQ法”发明者、海归女博士——姜贵蓉(我校高80级1班校友)
发表时间:2013-3-27 11:20:3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党政办
点击/评论:3597/0

姜贵蓉,英国医学博士,ABQ国际骨健康联合会主席。在海外攻读博士阶段,发明了“ABQ法”(骨质疏松椎骨骨折诊断和鉴别诊断理论体系),被国际上誉为“椎折女王”。 

骨质疏松症被看作是“沉默的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广泛存在,由于其慢性特点,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而骨质疏松的最大危害是引发骨折。姜贵蓉经过多年的科研,发明了全新的骨质疏松椎骨骨折诊断和鉴别诊断理论体系“ABQ法(algorithm-basedqualitativemethod)”,比传统的诊断方法更为准确,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认可。

  继在英国成立骨质疏松骨折ABQ研究中心,在中国香港成立ABQ国际联合会之后,姜贵蓉博士决定回内地推广“ABQ法”,创立了成都爱比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立志将骨质疏松新诊疗方法及新药检测方法造福大众。

 

  成名:骨折诊断新法引国际业界轰动

  在成都高新区留学生创业楼,记者见到姜博士,她正和助手一起亲手布置办公室。办公室里虽然摆设不多,但墙上却挂满了骨质疏松科研成果及记录重要历史时刻的照片。2004年,英国骨质疏松协会会长、皇室成员卡米拉王妃听了她的演讲后,与她合影;2009年,牛津大学教授代表国际骨质疏松杂志社邀请姜贵蓉为他们的审稿专家……

  历经数年艰辛,姜贵蓉在海外攻读博士阶段,发明了“ABQ法”,使椎骨骨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变得科学化和客观化。ABQ法由于比定量法QM和半定量法SQ更为可靠,而受到国际医学界骨质疏松专家及学者们的高度肯定。业内人士和文献已将ABQ法称之为“姜氏ABQ法”(以下简称姜氏方法),现已被国际文献引述88次。

  姜氏方法首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是在2006年全英骨质疏松年会上,当场引发业内轰动。2009年,姜博士再次应英国骨质疏松大会之邀,向全英骨质疏松领域宣传姜氏方法。英国骨质疏松协会主席Francis教授指出,姜博士因她的发明而受到业内广泛尊重,姜氏方法作为临床诊疗和新药检验标准的时机已经成熟。2011年,姜氏方法被纳入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教程;2012年,被纳入国际骨密度临床应用协会(ISCD)教程。

  科研:33岁出国攻博发明姜氏方法

  姜贵蓉博士,祖籍成都,出生在医生之家,母亲是一名医生。母亲尽职尽责救死扶伤的精神以及病患和家属们对母亲的感激,都深印在她的脑海中,她立志当一名医生。然而,她的选择,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母亲不愿我像她那样辛苦。”但姜博士有着一股倔脾气,认定的事就要坚持。母亲没能拗过她,她如愿就读华西医学院医学专业。

  经过本科、硕士研究生的苦读,姜贵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在了华西医院工作。8年之后,她已升至科室主任,但她却选择告别了让人羡慕的职位,到英国深造。她选择了国内研究甚少的骨质疏松骨折研究,并如愿申请到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最大的骨质疏松临床基地的奖学金攻读博士。

  随着对博士课题“应用定量法和半定量法”的深入研究,她不断发现问题,并感到深深的忧虑:在骨质疏松领域的不少方面,存在科研纰漏及空白,从临床诊断到流行病学,从新药试验到疗效随访。

  椎骨骨折,为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诊疗和随访的重要指针,也是新药测试的主要尺度。椎骨骨折的诊断上,最早采用定量法判断,通过测量椎体高度的下降来判断有无椎骨骨折的存在。而后,半定量法风靡世界,通过肉眼估计椎体高度的下降是否大于20%,来判断有无椎骨骨折的存在。经过调研,她发现“这些方法在中老年人群中的误诊率至少在50%以上。”

  2002年,姜博士作为全世界唯一专家应邀独立审查某跨国大型药物试验课题时,她发现半定量法存在严重缺陷,经过反复试验后重复性差。这个发现被业内称为骨研究领域的“原子弹”。

  她决定另辟蹊径,寻找骨质疏松椎骨骨折诊断更为精准的方法。她查阅了大量的中外医学文献,从椎骨的胚胎发育、生长等开始,到脊椎的生物力学与椎骨形态的关系,并结合自己多年丰富的中外临床经验,找出了骨质疏松骨折的特征,调查清楚了各种畸形和变异的产生机制,发明了姜氏方法,使椎骨骨折的诊断告别了靠对椎体高度的测量或估计,而是根据椎骨终板压缩,即椎骨的上下骨壳向椎体内部凹陷程度来判断,极大地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推广:培训学员不乏教授级铁杆粉丝

  姜氏方法引发行业震动,英国最大骨质疏松中心的专家教授们成为姜博士的首批学员,并应用到临床上,给她反馈情况。姜博士开始受邀到世界各地作报告,组织培训。十多年来,她的学员已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其中不乏教授级铁杆粉丝。

  2007年,一位冰岛大学的教授受人推荐,带着他的研究生到英国学习姜氏方法。由于对姜氏方法不甚了解,起初,这位大学教授还有些勉强,临到开课还想改学另一种定量法。但听完姜博士一堂脊椎胚胎学课后,这位教授就对姜氏方法无比推崇。5天的姜氏方法全面培训后,他惊呆了,称不敢相信自己过去的 “诊断”。从此,这位教授开始采用姜氏方法对患者诊疗。

  2010年12月,在世界久负盛名的荷兰鹿特丹大学伊拉兹马斯医学中心演讲报告会上,尽管在离演讲开始还差几分钟的时候,报告的演讲者姜博士才从机场匆匆赶来,然而这场关于椎骨骨折的专题演讲却引发了国际骨行业的轰动,原定一个小时的演讲因为提问太热烈,最后竟变成近两个小时的探讨会。此前对其满腹狐疑的一科研机构系主任,最后跑到演讲屏幕前,仔细研究演讲图片后,被姜氏方法深深折服。

  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主委、《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主编刘忠厚对其评价道,“姜氏方法得到了国际骨质疏松专家的认可,及骨质疏松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推广,她成为骨质疏松骨折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第一人。”

  归国:16年后回蓉创业“播种”姜氏方法

  在海外历经16年的科研、培训后,姜博士决定把重心转移到中国,“据统计,未来中国有约3亿多中老年人,70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国骨质疏松研究和防治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表示,若误诊和漏诊,对患者的健康影响甚大,尤其是中老年妇女。她决定回国推广姜氏方法。

  今年5月,姜博士回到成都注册创建成都爱比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高新区创业中心免费支持了办公场地,创新中心领导还多次亲临公司,询问难处,给予帮助。成都高新区对回国创业人才的大力支持,令姜博士感到了家乡的温暖。

  目前,公司在国内面向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展开姜氏方法培训,已与国内多家医疗机构洽谈合作事宜。公司还将在“姜氏方法”科研基础上,针对骨折患者展开中医药物的研制。

  对于姜博士来说,公司刚起步,每天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人才招募、洽谈合作、飞往世界各地培训……在科研的同时,她还在不断提升自己,学习管理知识、金融知识。令她欣慰的是,公司正在朝着既定方向发展。

  据姜博士透露,受业内专家的支持,经过调研,目前已将“姜氏ABQ法”申报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工作纳入正式议事日程。

  记者手记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我经常感觉时间不够用,我还有好多事情要做。”在与姜博士的交谈中,她对事业的激情让人深受感染。

  姜博士说:“我还是有点理想主义,觉得人生应该为了理想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她选择了 “再出发”,实在是不忍心看着骨质疏松病人随时可能被误诊误治,而不去纠正。科学家的良知和对人类健康负责的精神支撑着她从头开始。

  当然,姜博士的选择不仅仅是凭借着一腔激情,她也把握住了产业政策前沿方向。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朝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生物医药企业260多家。同时,还拥有生物医药从业人员2万余人,形成了涵盖药物发现、药物开发、临床前评价、临床试验、中试生产等全过程的新药研发体系和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研发外包五大产业集群。在这样一个大产业集群中,姜贵蓉博士用她的创新、无畏和激情标识着自己。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党政办
 
 
 相关文章
 
 
 
 
 
 
 
 
 
 
 
 评论
共有[0]条
-->最新评论
剩余字符数:200